北京通州现汉代古城 发掘战国-清代墓葬1092座

昨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通州区政府与北京市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2月到9月,通州区潞城镇的胡各庄村、后北营村、古城村等地区展开考古工作,共发掘战国-清代墓葬1092座、汉代城址1座(路县故城)、汉唐窑址69座、灰坑8座、水井10眼、道路3条,出土陶器、瓷器、釉陶器、铜器、铁器等各类文物万余件(套)。

据了解,通常墓葬挖掘后,会对发掘出的文物进行清洗,出土的碎片也会尽量还原。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遗迹或墓葬,会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保护,有些遗迹可能会整体迁移保护,还有一些可能会进行回填。

看点

古城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

记者获悉,7月至9月,文物部门对路县故城进行了总范围约50多万平方米的考古勘查,初步勘查结合古城址的具体情况,可将古城遗址分为城墙基址、城内遗存、护城河和城外遗存四部分。其中,城墙基址保存较好,四面城墙基址基本可以闭合,城址平面近似方形,城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

何以将这座故城“断代”为汉代?在钻探沟的包含物中,工作人员发现了汉代的钱币、陶片,此外,城墙周边沟壁上挂着的三个瓮棺葬,也可以看出是汉代的遗物,目前发现的铁锛等生产工具,同样带有明显的汉代特征。

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代,今通州地属燕国。后王莽篡汉,改路县名通路亭。东汉建立后,废莽所改,恢复西汉旧称,但改“路”为“潞”,始称潞县。至西汉,今天的通州区境设置了路县,属渔阳郡,而此处目前已发现的出土物,譬如直径超过15厘米的汉代瓦当,因在当时一般属于府衙规制,因此可以证明其作为区域政治平台的“身份”。

北京首次集中发现瓮棺葬

本次考古发掘的1092座战国至清代墓葬中,战国-西汉时期163座,东汉时期696座,占总发现古墓数量的79%。

发掘的八百多座汉代墓葬种类多样,按墓室数量包括单室、双室、多室,按建墓材质包括土炕墓、陶片墓、砖室墓,按墓葬大小则包括小型墓、中型墓及大型墓。本次在胡各庄村,还发掘出了62座战国晚期至西汉的瓮棺葬,瓮棺葬以儿童葬为主,但也首次在其中发现了成人葬。

据介绍,此前瓮棺葬的发现多较为零散,如此集中的发现在北京尚属首次,为研究瓮棺葬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路线提供了资料。此外,本次发掘的西汉墓葬中,还发现了许多雕花砖,其纹样多种多样,包括回形纹、四神纹等六七种,而不同种类纹样同时出现在墓葬十分少见。

编辑:私念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最新报价
  • 最新资讯
  • 热门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