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工程的生态思维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古圣先贤谱写了一曲曲治水的雄浑乐章,从大禹治水、都江堰、京杭大运河,到绵延千里的黄河大堤、密如蛛网的江南河渠、红旗渠、三峡大坝、南水北调工程,无不彰显我们这个民族自强不息的无畏斗志,无不体现我们中华儿女制天命而用之的高超智慧,无不蕴藏我们先辈荫及子孙的巨大财富。

我们以千年历史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以中华民族永续生存和发展的大战略思维思考这一问题,当西北大漠的风沙吞噬了黄河两岸,面对着东南一片**大海,十多亿中华子民又将退向何方?

在自然面前,我们虽然要顺应自然,但也不能坐以待毙,唯有在自然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系统中,顺势而为,延缓不利趋势,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方能开创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之道。

二、都江堰的启示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公元前256年,秦蜀守李冰创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这个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岷江干流上的宏大水利工程,距今已有2274年,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著名水利工程。它孕育了繁荣富饶的“天府之国”,且两千多年来长盛不衰、持续发展,被世人誉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光辉范例,**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将其称为“生态水利工程的典范”。

都江堰是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今非昔比,今日的都江堰灌区用水需求大幅增长,原有自然水力利用方式已难满足下游成都平原区用水需求,于是不得不借用现代的工程调蓄措施加以调节。但这不妨碍我们回到历史的原点和我国两千年之久的农业社会中来思考都江堰,它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启示,以供我们更加从容地去面对新时代人水关系?我以为有三点:一、都江堰是预防成都平原洪旱灾害、增加粮食生产、富国强兵的需要,是解决那个时代人水关系突出问题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以人民、国家为中心的政治关怀;二、如何解决关键问题,古人充分运用了“天然合一”等思想,巧妙利用自然之力,追求长远效益和综合效益,尊重自然,顺势而为;三、无论自然之力也好,还是道法自然也罢,都必需开山筑堰,加强长期动态化管理和修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方能利用自然;同时也不能无限制和无条件的利用自然之功,一旦离开特定的限制和条件,就难说工程效益。

三、水利之路向何处

水利从来就是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命脉,从来都是国家大事。回望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一部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就是写满人民意志和人民斗争的历史。面对新时代的人水关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告诫言犹在耳,“治水以利天下”的基本精神历久弥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古老智慧熠熠生辉!

今天,我们正在走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下,把握机遇容不得半分差错,抓住机遇容不得丝毫犹豫。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相继作出保障国家水安全、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一系列决策部署,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治水理念不断升华,治水兴水进入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已经凝聚起了社会各方面共识,然而,依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亟需创立,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和思维转变迫在眉睫。在此形势下,新时代的生态水利工程呼之欲出,这是传统水利方式向生态水利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是解决我国新时代人水关系突出问题的需要。

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最新报价
  • 最新资讯
  • 热门报价